發布時間:2025-03-27
在百米高的風電機組塔筒頂端,安裝工老李正弓著腰,將手扳葫蘆的吊鉤穩穩扣在發電機外殼的吊點上。呼嘯的北風將他的安全繩吹得獵獵作響,手中的鏈條卻紋絲不動。"咔嗒、咔嗒"的扳動聲中,這個巴掌大的工具正施展著"四兩撥千斤"的絕技,將數噸重的發電機緩緩拉向輪轂接口。
風力發電機猶如精密的鐘表機構,定子與轉子的間隙必須控制在毫米級。傳統吊裝時,重達8噸的發電機在百米高空常會像鐘擺般晃動,往往需要五六個人耗時半天才能完成對中。如今有了手扳葫蘆這個"鋼鐵裁縫",工人們可以像繡花般精細調整:先用手扳葫蘆的3噸拉力預緊定位,再用液壓扳手精準鎖緊。原本需要反復起降吊車的工序,現在兩個工人兩小時就能完成。
在甘肅某風電場,這種組裝工藝的創新讓單臺機組吊裝時間縮短了40%。手扳葫蘆鏈條上斑駁的咬痕,記錄著它與鋼鐵巨獸的每一次角力。這個不起眼的工具,正在綠色能源建設的交響曲中,奏響屬于自己的鏗鏘音符。當第一縷電流順著電纜奔涌而下時,那些在云端與鋼鐵共舞的剪影,正是中國工匠寫給藍天的浪漫詩行。